跳到主内容
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
  • 首页
  • 新闻
    • 学术新闻
    • 社会观察

    聚焦学术,关怀社会

    ——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

  • 教研
    • 学者
    • 课题
    • 论著
    • 咨询
    • 教学
  • 活动
    • 学术会议
    • 学术讲座
    • 学术交流
    • 活动实录
  • 期刊与数据
    • 《中国社会研究辑刊》
    • 《民族社会学研究通讯》
    • 《工作论文》
    • 期刊聚合
    • 学术数据
  • 图书馆
  •  搜索
  •  登陆
  •  注册

  1. 社会学人类学网
  2. 正文

中国式养老的现实定位、 关键议题与转型进路

2024-08-20 12:08
摘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发展阶段, 老年群体的复杂性和异质性, 及其与经济、 政治、 文化领域的多重张力, 对新时期养老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国式养老成为重要的社会命题。 而在本土化框架下, 中国式养老不仅是老龄化特殊国情和中国式现代化结合的时代产物, 也是实现老龄社会良治善治的关键落点。 一方面, 我国人口要素、 文化传统、 社会体系、 发展阶段等国情具有复杂性, 当前和未来的人口发展既有发达国家面临的共性问题, 也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同质问题, 更有中国本土化的特殊问题。 中国式养老在瞄准对象、 价值取向、 基本单位、 时间维度和永续发展等方面与先发国家存在较大差异。 另一方面, 为推动中国式养老更好地适应新型老龄社会形态, 应从治理依据、 治理理念、 治理资源、 治理工具、 治理主体、 治理模式等方面着手, 不断调整和创新相关体制机制, 以制度化的政策手段撬动代际利益的最佳平衡点, 实现全民均等的发展权利与发展机会。 最终从全人、 全代际、 全社会、 全要素的层面, 打造可持续的中国式养老共同体, 建立共融、共建、 共享的全龄友好型社会
关键词:  中国式养老; 老龄治理; 养老本土化; 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 陆杰华


相关文件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df  (1 MB)
 阅读下一篇
既成与生成:建构中国老年学 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思考

由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大转折所标识的人类迈向老龄社会趋同性革命的到来, 对以年轻社会和短寿时代的生产生活实践为基础的传统老年学知识体系形成冲击。

 阅读上一篇
银发经济视角下青年养老观念的新变化

养老观念是一个慢变量。当代青年养老观念从养儿防老到多样自主发生着转折性变化,从银发经济的新视角观察当代青年养老观念的新变化,不仅是为了分析青年对老年的孝道责任、赡养消费与照料关怀等代际反哺,更是从全人口结构勾勒与衡量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养老素养与成本效益。当代青年养老观念呈现养老内容融合多样性、养老意识增强但行动

  • 关于SAChina
  • 中心简介
  • 中心动态
  • 版权声明
  • 隐私条款
  • 站点导航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 主办
Copyright © 2002-2018 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
京ICP备05065075号-21

登陆SAChina

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陆:

忘记密码?
 搜索SAChina
微信扫一扫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