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内容
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
  • 首页
  • 新闻
    • 学术新闻
    • 社会观察

    聚焦学术,关怀社会

    ——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

  • 教研
    • 学者
    • 课题
    • 论著
    • 咨询
    • 教学
  • 活动
    • 学术会议
    • 学术讲座
    • 学术交流
    • 活动实录
  • 期刊与数据
    • 《中国社会研究辑刊》
    • 《民族社会学研究通讯》
    • 《工作论文》
    • 期刊聚合
    • 学术数据
  • 图书馆
  •  搜索
  •  登陆
  •  注册

  1. 社会学人类学网
  2. 正文

照顾资源供需视角下的 儿童身体健康与父母抑郁

2024-06-19 04:06
摘要: 成年人抑郁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当前研究大多在个体层面讨论导致成年人抑郁的因素及其分化,对家庭的影响讨论尚不充分。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和责任感尤为强烈,儿童生病往往构成家庭的冲击性事件,打破家庭常规的运行方式,需要父母付出额外的照料与经济成本,进而可能会影响父母的心理健康。特别是随着老龄化加剧与女性大量进入劳动力市场,传统以家庭为单位的照顾活动在日益增长的照料需求面前相形见绌,照顾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状况构成了研究这一问题的结构性背景。本研究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20年数据,聚焦儿童身体健康对父母抑郁的影响及异质性,并将其置于照顾资源的供给与需求框架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只有一名0~16岁儿童的家庭中,儿童生病或者因病就医会显著增加父母的抑郁水平,医疗开支越大父母的抑郁水平也显著更高。研究通过将自变量更换成生病的频率以及将样本更换为有多名儿童的家庭,发现上述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健性。此外,儿童身体健康对父母抑郁的影响存在性别与社会经济地位的分野。女性往往是承担照顾工作的主体,儿童生病会提高母亲的抑郁水平,对父亲的影响并不显著,这反映了中国传统家庭分工模式的作用。在居住城镇、教育程度较高的父母中,儿童身体健康不佳对父母抑郁的影响更大。研究还进一步在照顾资源供给与需求情境下讨论影响效应。从供给方面看,当祖辈能够提供照料支持或者父母一方不在业时,儿童生病对父母抑郁的影响相对较小,说明更多的照顾供给能够发挥“保护网”作用,在儿童生病时为家庭托底。从需求方面看,无论家庭中孩子总数多还是少、孩子的年龄大还是小,儿童生病都会显著提升父母的抑郁水平。本研究的发现对优化儿童照顾政策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未来应当借鉴其他国家(地区)的先进经验,更加重视儿童的社会保障问题,平衡照顾资源的供需矛盾,重点增加照顾资源的供给,形成针对兼顾工作和子女照顾的制度性支持。与此同时,也需要在照顾议题中关注两性平等,推动男性参与儿童照顾,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风险共担,为家庭赋能。
关键词:  儿童身体健康;父母抑郁;照顾资源;供给与需求
作者: 盛 禾,李建新


相关文件
  • 照顾资源供需视角下的 儿童身体健康与父母抑郁  (1 MB)
 阅读下一篇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人口安全问题研究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全球人口发生重要转折的历史新时期和新发展阶段,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障。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引下,新时代国家人口安全具有基础性、综合性、累积性、滞后性、传导性、时空性、长周期性等鲜明特征,在人口数量安全、人口质量安全、人口结构安全、人口分布安全以及人口公共安全等方面都

 阅读上一篇
新“三位一体”:县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以浙江省明市为例

过去 40

  • 关于SAChina
  • 中心简介
  • 中心动态
  • 版权声明
  • 隐私条款
  • 站点导航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 主办
Copyright © 2002-2018 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
京ICP备05065075号-21

登陆SAChina

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陆:

忘记密码?
 搜索SAChina
微信扫一扫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