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蒙多强调“无意遏制”,副防长渲染“军力竞争”,美频对华释放矛盾信息
29日,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的访华行程进入第三天。当天,国务院总理李强,国务院副总理、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何立峰,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等分别在北京会见雷蒙多。“希望美方与中方一道努力,拿出更多务实有益行动,把中美关系维护好、发展好。”
马斯克“中国行”传递出哪些信号?
5月30日,特斯拉CEO(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抵达中国。当天,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在北京会见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这是马斯克在2020年后首次访问中国,中国外交部在当天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对于马斯克访华一事,发言人毛宁表示,中方一向欢迎包括马斯克先生在内的各国工商界人士访华,更好地了解中国,推进互利合作。
4月地方卖地收入增速几近转正,创一年多新高,拐点来了?
当前土地市场依然偏冷,地方卖地并没有明显好转,不过全年看土地出让收入预计能止跌微增。今年以来土地市场低迷,地方政府卖地收入延续下行势头,不过,最新的4月份数据似乎透露出一丝积极信号。
教育人口拐点已现?2022年小学在校生人数负增长 高中普职比小幅扩大
3月23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85万所;学历教育在校生2.93亿人;专任教师1880.36万人。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4年。分层级看,各级各类教育均取得显著进展。
两会热议个税政策优化,这些建议直击工薪族痛点
个税政策在幼有所育、劳有所得、老有所养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有优化空间。自3月开启的2022年度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正在进行中,关乎每个人钱袋子的个税话题也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受到关注。
纪念厉以宁,纪念一种改革的精神
而今,中国的经济改革又在关键时期,虽先生长辞于世,其精神不会枯萎。2月27日19点31分,厉以宁教授去世了,享年92岁。一时间,各界人士纷纷哀悼,显示着他不一般的影响力。
全球粮价大涨,我们的“餐桌”会受影响吗?
2022年以来,受乌克兰危机、极端天气、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价格创下历史新高。分析人士认为,2023年粮食安全危机尚难完全化解,全球谷物价格或将持续高位震荡。
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变负:初婚人数创多年新低 经济压力成最大阻因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消息,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人口数据,2022年年末全国人口为14.11亿人(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较2021年年末减少85万人。
2023年,如何全力拼经济?
“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从2022年12月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到12月15日至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系列表述不难看出,决策层对于当前经济困难的局面已有充分认知,并且释放出2023年全力拼经济的信号。
广州“解封”一周逐步恢复烟火气,不断优化核酸策略
12月6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走访发现,相比于“解封”前,广州地铁客流量已明显提升,基本处于满座状态。位于广州天河区的珠江新城商圈内,不少人前来逛街、消费。晚上,花城汇、海心沙一带,不少居民来此散步休闲。虽不及往日的热闹,但“烟火气”、生活气息正在逐步恢复。
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透露了哪些信号?
据央视新闻,昨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要在隔离转运、核酸检测、人员流动、医疗服务、疫苗接种、服务保障企业和校园等疫情防控、滞留人员疏解等方面采取更为精准的举措。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通知,发布了这二十条措施。其中包括密切接触者原来的“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
年轻人想早点退休,老年人想继续就业?
接下来的十年,“60后”群体将持续进入退休生活。对于很多崇尚FIRE(经济独立,提前退休)的年轻人来说,退休意味着追求向往生活的开端。但对很多真正步入退休生活的老年人而言,出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彻底停止工作似乎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欧洲的惊呼中,中国车准备好了吗?
中国品牌汽车进入欧洲市场也引起来印度媒体的关注。印度《经济时报》报道称,一位欧洲消费者表示,中国汽车制造商明白他们目前在当地市场缺乏消费者品牌认知,缺少零售店和汽车零配件网络。该报道认为,现在的欧洲市场正处于一个经济高度不稳定、能源危机和高通货膨胀的时期,这给了中国企业一个市场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