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内容
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
  • 首页
  • 新闻
    • 学术新闻
    • 社会观察

    聚焦学术,关怀社会

    ——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

  • 教研
    • 学者
    • 课题
    • 论著
    • 咨询
    • 教学
  • 活动
    • 学术会议
    • 学术讲座
    • 学术交流
    • 活动实录
  • 期刊与数据
    • 《中国社会研究辑刊》
    • 《民族社会学研究通讯》
    • 《工作论文》
    • 期刊聚合
    • 学术数据
  • 图书馆
  •  搜索
  •  登陆
  •  注册

  1. 社会学人类学网
  2. 正文

认知域:从习以为常到人机互生

2023-06-15 04:06  工作论文
摘要: 认知域不是一个界定明确的学术概念,而是围绕人类认知探索而形成的多学科领域。基于多学科探索实践的交集,我们认为,认知域的焦点集中在信息获取、信息加工、认知形成和认知影响等四个相互关联的领域。历史与现实的实践形成了两个极值:面向熟悉场景的习以为常的模式化认知和面向陌生场景的心随境转的非模式化认知。以连接泛在为前提,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一方面带来了社会的快速变化,推动认知场景向始终陌生化的方向发展,使非模式化认知成为常态;另一方面又与认知科学快速互动,产生了与人类认知互生的机器智能,既给增强人类认知提供了支撑,又给干预人类认知提供了机会,直接带来了人类认知独立性的失效,使以认知影响为目标的认知域成为科学竞争的最前沿、大国博弈的新舞台。
关键词:  认知域,模式化认知,人机互生
作者: 邱泽奇


相关文件
  • 认知域:从习以为常到人机互生  (3 MB)
 阅读下一篇
网络话语权与青年社会地位获得

如何将青年人纳入到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之中,从而完成世代的更替,是从前现代社会到后现代社会的全谱系社会形态的一个核心任务;而当代学术的关注焦点则在于:如何在变动不居的结构性力量的约束、推动和形塑之下,来理解社会的这一核心任务。本文尝试以这一宏大学术议题为背景,讨论当代中国青年的一种看似悖论性的境遇:线下疏离、线上活跃。本

 阅读上一篇
中国成年人抑郁的社会分化: 动态视角与交叉视角

基于 HAPC-CCREM 模型,本文使用 CFPS 2010—2020

  • 关于SAChina
  • 中心简介
  • 中心动态
  • 版权声明
  • 隐私条款
  • 站点导航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 主办
Copyright © 2002-2018 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
京ICP备05065075号-21

登陆SAChina

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陆:

忘记密码?
 搜索SAChina
微信扫一扫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