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养老的现实定位、 关键议题与转型进路
作者: 陆杰华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发展阶段, 老年群体的复杂性和异质性, 及其与经济、 政治、 文化领域的多重张力, 对新时期养老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国式养老成为重要的社会命题。 而在本土化框架下, 中国式养老不仅是老龄化特殊国情和中国式现代化结合的时代产物, 也是实现老龄社会良治善治的关键落点。 一方面, 我国人口要素、 文化传统、 社会体系、 发展阶段等国情具有复杂性, 当前和未来的人口发展既有发达国家面临的共性问题, 也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同质问题, 更有中国本土化的特殊问题。 中国式养老在瞄准对象、 价值取向、 基本单位、 时间维度和永续发展等方面与先发国家存在较大差异。 另一方面, 为推动中国式养老更好地适应新型老龄社会形态, 应从治理依据、 治理理念、 治理资源、 治理工具、 治理主体、 治理模式等方面着手, 不断调整和创新相关体制机制, 以制度化的政策手段撬动代际利益的最佳平衡点, 实现全民均等的发展权利与发展机会。 最终从全人、 全代际、 全社会、 全要素的层面, 打造可持续的中国式养老共同体, 建立共融、共建、 共享的全龄友好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