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内容
  • 人机互生 :范式革命与知识生产重构
    2024-11-25 03:11

    知识创新范式、知识传播范式和知识扩散范式是三重相互关联且机制各异的不同指称。当三重范式组合为一个协同体系时,便是知识生产范式。知识生产与人类历史相伴随,源远流长。当我们用知识生产范式去分析时,会发现范式革命的次数极其稀少,除了古代社会对理性运用的残缺范式,在遇到新一代人工智能之前,也就只有从科学革命开始建立的完整范式。以 GPT 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正在重构人类的知识生产,形成人类与机器互生的知识生产新范式。

  • 我国中老年人教育经历的健康回报
    2025-03-18 03:03

    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增强全民健康福祉是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资源强化和资源替代理论,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采用多种倾向值匹配方法和异质性效应模型的平滑差分方法,探讨了教育获得对中老年人的健康回报。研究发现,一方面,平均因果效应上讲,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越好;另一方面,教育获得机会与其对中老年人健康改善效应之间存在着异质性。这一研究结果表明:早期教育资源无论处于优势地位还是劣势地位的群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始终能在中老年时期带来健康回报;但早期教育获得机会与其对中老年时期的健康收益大小并非线性关系,优势群体的教育提升并非在所有

  • 老龄社会及其治理面临的认知挑战与应对
    2025-03-17 09:03

     

  • 高等教育对初婚进入的影响——来自2010—2021年CGSS数据的新证据
    2025-03-07 09:03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教育背景和社会经济条件越来越成为建立婚姻关系的重要基础。当前普遍存在的初婚推迟现象为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带来了持续挑战。既有以初婚年龄考察教育水平提升与婚姻推迟间关系的研究存在忽视教育发展客观性和必然性、计量模型内生性问题难以解决、无法解释教育对婚姻市场的实际影响等一系列问题,既没有为现代社会婚姻匹配机制提供强有力的经验证据,也难以客观反映中国教育发展与婚配市场的实际状况,需要重新审视教育与婚姻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2010—2021年5期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在实际初婚年龄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最高学历毕业时间作为观察时点,从“毕业-初婚间

  • 生育保险对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探究——基于2022年CFPS数据的检验
    2025-02-28 09:02

    近年来,我国育龄女性生育意愿持续走低,生育保险制度作为中国式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基本的制度之一,能否有效减少育龄女性生育的后顾之忧,进而提振生育意愿和实际生育水平,亟待实证检验。基于2022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数据(CFPS),采用二元Probit回归和工具变量方法展开分析,结果表明,生育保险能够显著提高育龄女性生育意愿,且在农村、东部地区、有工作、“体制外”就业的育龄女性中作用更为突出。下一步生育保险制度改革应着重提高生育保险的待遇保障水平,扩大保险参保人群,提升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系统性、长期性和全局性筹划,形成对育龄人群的全面有效支撑。

  • 短视频使用对农村中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机制探究
    2025-01-26 03:01

    在信息化与老龄化交汇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不断深入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其中,短视频以便捷娱乐的鲜明特点得到了迅速推广,尤其深受中老年人的喜爱。然而,以短视频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产品,一方面无差别地对所有人开放,另一方面也可能加剧原有的不平等结构。因此,研究旨在探究短视频使用对农村中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以及该影响的群体差异与作用机制。基于2023年全国代表性农村地区中老年人短视频使用抽样查研究主要采用OLS回归模型分析了短视频使用频率对农村中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及其群体差异,并进一步考察了社会联结的中介效应和孤独感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短视频使用对农村中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短

  • 智能社会(人工智能时代)的人口再转变
    2025-01-23 03:01

    工业化进程中的世界人口转变呈现出相似的轨迹。三次人口转变理论考察了工业化过程中人口再生产模式转变的特点、原因和影响,也正是费孝通先生所言的人类社会“三级两跳”中的“第一跳”(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中人口再生产模式的演变。人口转变带来人口数量和结构变迁,并深刻影响着国家与地区实力和世界竞争格局。当前我们正处在“第二跳”(从工业社会到智能社会)之中,人工智能时代开启,技术从对人类体力的替代转为对人类脑力的替代,将会对人类自身再生产和生活产生深刻影响。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弥补、叠加和替代效应或将革命性地改变出生和死亡这两个人口转变要素,从而颠覆传统人口转变与人口变迁模式,塑造工业社会跃升智能社会背景

  • 适变与应变:“十五五”时期人口发展 规划的新格局、新挑战及其实践路径
    2025-01-21 04:01

    “十五五”时期是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人口发展深度转型的重要节点。 “十五五”人口发展规划的制定必须准确识别人口规模、结构、素质、分布等要素呈现的趋势性变化,及时把握当前人口发展的潜在机遇和堵点难点,根据人口发展新格局适时调整应变思路,不断推进人口自身均衡发展,以及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从长远来看,人口发展规划的制定还需要纵向锚定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形成应对未来人口发展新变化的超前预案。

  • 人民与家国:“大国小农”的治理逻辑
    2025-01-20 04:01

    在人类社会现代化浪潮中,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奇迹令世人瞩目,开创了迥异于西方模式的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性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实践的本质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对于社会学工作者而言,就是要在人民性引领下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实践为基底,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以回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有鉴于此,《社会》编辑部及时组织“人民性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实践的本质特征”的专题研讨,专家学者们从人民性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本源性、

  • 农村养老服务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及实现路径
    2025-01-18 03:01

    老龄化城乡倒置格局呼唤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创新发展。当前,我国农村养老服务模式类型多样,其模式运作的重要内生动力在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统筹领导力、专业社会服务组织与财政集约利用的同步发力、文化传统浸润与乡土社会网络催生出的互助力、农户资产禀赋的高效转化与集体经济发展需求的相互作用力。不过,现阶段农村养老服务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仍有不足,突出表现在人口要素支撑不足、农村基层组织发展参差不齐、养老服务市场化和社会化程度较低、养老服务资源存在错配、养老服务质量评估监管困难等。为此,需要从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推动农村养老服务市场化进程、挖掘在地资源、构建多主体共建共治机制等方面来增强农村养老服

  • 十五五”时期青年发展规划:新环境、新挑战与重点任务
    2025-01-14 04:01

    青年发展作为我国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青年发展工作正处于“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完成的收官之年,也即将迎来“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站在国家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已经初步形成、国家人口发展发生巨大转变国家经济形势面临重大挑战,青年发展依旧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等新的环境背景下,“十五五”时期的青年发展规划也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其中重点任务也与以往侧重明显不同。下一阶段的青年发展工作要着力应对经济结构性矛盾、中度老龄化社会、社会个体化趋势、代内分化趋势、网络多元化冲击等一系列全新挑战,加强考量如何培养青年新质人才、纳入全生命周期和

  • 基于不同口径的省际迁移流动人口的结构比较
    2024-11-16 03:11

    不同的统计口径对应着不同的人群,并对应着不同的样本结构,进而可能导致分析结果存在结构性偏差。针对户籍口径与5年前常住地口径,本文利用七普数据,描述比较分析了两种口径下的中国迁移流动人口、以及5年前常住地口径下的户口迁移人口与流动人口、户籍口径下的流量与存量流动人口这三组样本间的结构差异。分析结果显示,这三对迁移流动人口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差异。因此,实证分析应注意研究问题与分析样本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且,在强调年龄选择性和空间分布等特征的同时,应重视通过描述结构及其变化,以揭示中国人口迁移流动的新变化与新趋势

  • 分工实践与观念互动的共塑:情境视角下的 中国夫妻婚姻满意度研究∗
    2024-11-14 09:11

    :围绕性别分工、性别观念与婚姻满意度的关系,现有文献欠缺夫妻双方的分析视角和互动情境的问题意识。 本文

    使用 2020 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数据,构建情境视角下的分析框架,以考察经济和家务维度的性别分工实践以及夫妻性别观念互动如何共同形塑婚姻满意度。 研究发现:首先,“男人养家,女人持家”的传统分工无法达成两性满意的婚姻,当代中国女性要求丈夫既能挣钱养家也能分担家务,男性虽然要求妻子操持家务,但也看重妻子的经济贡献。

  • 从长寿到健康: 中国特色人口健康的理论与实践
    2024-10-29 02:10

    在人口转变和健康转变的双重作用下,我国已经步入长寿时代。人口健康作为国家战略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长远且深刻的影响。中国特色人口健康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健康思想和我国传统文化为理论渊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通过对比中美日三国人口和健康转变的特点,发现中国与美日两国在实现人口健康方面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因此,中国特色人口健康的实现路径是充分发挥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在人口健康领域的积极作用,将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作为重要的战略工具,挖掘长寿时代的健康红利,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

  • 银发经济视角下青年养老观念的新变化
    2024-10-20 02:10

    养老观念是一个慢变量。当代青年养老观念从养儿防老到多样自主发生着转折性变化,从银发经济的新视角观察当代青年养老观念的新变化,不仅是为了分析青年对老年的孝道责任、赡养消费与照料关怀等代际反哺,更是从全人口结构勾勒与衡量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养老素养与成本效益。当代青年养老观念呈现养老内容融合多样性、养老意识增强但行动较弱、养老投资选择多元性、银发经济政策红利提升养老金融意识、养老规划正被社会重大事件重塑等鲜明特征。从银发经济的战略价值上看,做好青年群体养老规划,构建中国特色的前瞻性养老福利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