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内容
  • 国内通胀严峻,美国财长就中美关税问题松口

    当前中美经贸关系如何发展引人关注,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发表了一番新的言论,表示可能会考虑最终以“互惠的方式”(reciprocal way)降低部分关税。

  • 传奇谢幕的冷思考:郎平之于中国体育,意味着什么?

    告别的时刻,最终来临。9月1日,中国排球功勋郎平通过个人社交媒体平台,宣布卸任中国女排主教练一职。中国女排的“郎平时代”就此落幕。

     

      

  • 中办国办重磅发文: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 家长下班半小时孩子再放学,三点半难题迎刃而解?

    家长还没下班,孩子就已放学,这成为困扰很多家长乃至全社会的难题。 近日,教育部遴选确定首批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典型案例单位,并在系统内推广有关典型经验。通知还明确要求,中小学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普遍的正常下班时间后半小时。

  • 中国邮政将全面提速,邮件次日达!顺丰“通达系”慌了?

    6月28日,据中国邮政快递报消息,中国邮政将全面提速,共覆盖全国1000多个城市,将在全国多省市地区实现运邮次日达。消息一出,一度冲上微博热搜第一。

  • 继拜登后,美国商务部也撤销针对TikTok和WeChat禁令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6月21日,美国商务部表示,撤销去年9月特朗普政府时期发布的针对中国社交媒体应用TikTok和WeChat的禁令。

     

  • 北大学生呼吁:放过韦老师吧 你的热闹对他也许是吵闹

    近日,北京大学教师韦东奕因手提馒头和矿泉水瓶的采访视频走红网络,不少网友被其言行之朴素所感动。随后,韦东奕从初中开始的各类“天才”事迹被扒出,多年前校友写他的回忆文被翻出剪成数个视频作为“新闻”循环刷屏,山东和浙江地方媒体甚至要出来争一争到底是哪片土地更钟灵毓秀,能育出如此天地之才。

  • 三孩生育政策来了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我国将出台重大政策举措。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 中央出手 校外培训大限将至?

    “不能让良心行业变成逐利产业”。继北京校外培训大整顿后,中央出手了。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召开,强调要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严禁教培机构随意资本化运作。

  • 嫁一个才能娶一个?被高昂彩礼“绑架”的女性

    彩礼习俗沿袭至今,正越来越被推上风口浪尖。“因婚致贫”事件时有发生,高昂彩礼对家庭造成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令人瞩目。这些年,男青年受困于高昂彩礼的报道屡见不鲜,其实,不少女性在高昂彩礼的绑架裹挟之下,同样有着许多委屈与辛酸。

  • 医保个人账户如何给家人用?这些利好真的来了!

    将更多普通门诊费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个人账户实行家庭共济、小病不用跑腿到大医院看……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关系全家看病就医的重大变化将发生!

  • 拜登呼吁提高美国电动汽车产能 “追上并超越中国”

    拜登20日以视频连线的形式“云”参观了一座新能源汽车和电池的生产中心。拜登参观时表示“我们有许多要追赶的地方,但未来会属于我们。”

  • “逆城市化”生活兴起:回到农村能找到乡愁吗?

    城市化并不意味着乡村文明的瓦解。千百年来,乡村形成的村落空间、建筑风格,镌刻着一圈圈生命的年轮,印载着一个个家族的谱系,它比任何史书都更真切地见证着我们曾经的古老文明。而“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当下乡居生活已然成为一些行动派的现实实践。毕竟,与土地的联系坚韧沉潜,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最终归宿。

  • 历时9个月调研 两位新疆姑娘亮出硬核数据拆穿西方涉疆谎言

    近段时间以来,一些西方反华势力对于中国新疆的造谣抹黑越来越甚,例如BCI、H&M、耐克等一些国外组织及品牌无理抵制新疆棉花。针对一些“反华学者”、“反华智库”编造的所谓“涉疆报告”,两位新疆姑娘尼罗拜尔·艾尔提和陈宁完成了一项“硬核”调查研究:历时9个月,走访5家广东企业,接触474名新疆少数民族工人,并与访谈70人,最终完成一份1.8万字报告,这份报告用详

  • 反击对新疆棉花的抹黑 中国八点破解之道!

    H&M事件正在向纵深推进,更多国际品牌也被点名了。自然,消费者抵制的抵制,明星解约的解约,国际品牌公关的赶紧公关……这都在意料之中,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 国企改革划定重点 电网、铁路等竞争性业务放开将加快落地

    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多重信号,为国资国企改革指明重点和方向。

  • 百万家倒闭,小店“熬冬”

    2021年开年多地疫情警报重响,让在风雨飘摇中挣扎了一年的广大小店经营者更为焦虑。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逾百万家小店告别了这个世界。在这个不确定性的焦灼未见减轻的冬天,我们应该怎样扶一把小店,扶起众多群众生计最起码的希望?

  • 这些惊人的数字,再次证明中国“不一样”!

    牛年喜事多,多见开门红。或许很多人还在为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百万亿元人民币而惊叹,最近,春节以来的一串串可喜数字,则又让世界看到中国经济社会在疫情后复苏中大步前进的韧性和活力。

  • 一年减少42.73万人!东三省全面放开人口生育能解决人口负增长吗?

    从计划生育到“单独二孩”再到全面二孩,生育政策也在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近日发布对全国人大代表建议的答复称,东北地区可以立足本地实际进行探索,提出实施全面生育政策的试点方案。消息一出,引发舆论关注。

  • 校名响过985,中国新盖大学有多野

    广东广州,黄埔大学;浙江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山东济南,中国空天信息工程大学……这些名号响过985的大学,都是在筹建中的“后浪”,未来将成为中国高校中的一股新兴力量。过去一年来,高校领域不断传出筹建消息或有最新建设动态,据第三方机构不完全统计的就近40所,如此密集地在各地涌现新大学实属罕见。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