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智慧治理: 一个研究框架
作者:刘能2023-05-16 02:05乡村智慧治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一体化和城乡平等化的重要体现。本文在简要梳理了当代中国乡村社会接触、适应并容纳互联网技术及其关联应用体系的社会过程之后,认为当代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学术任务是揭示该过程在乡村生计体系、公共性建构、社会服务供给和社会整合等多重社会治理维度上提升乡村现代性所起的核心作用。通过概念界定、类型学建构和经验研究问题谱系的阐述,本文提出了关于乡村智慧治理的一个整合式研究框架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迈向“家国一体”的国家与农民关系
作者:周飞舟2021-11-20 10:11本文使用 2018 - 2020 年在全国调研的贫困村案例,考察脱贫攻坚中国家与农民关系的新形态及其对乡村振兴的启示。 研究发现,脱贫攻
坚充分展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与农民关系形态,这种形态不是西方“国家—社会”关系理论下利益主体的互动和博弈,而是立国为家、化家为国的“家国一体”。 论文通过乡村产业发展中国家与农民经营的“对接”方式、驻村帮扶中国家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和乡风文明建设等案例对这种关系形态进行了描述。 重视“家国一体”的一面,有利于在乡村振兴中保持和维护“家”的主体地位。
一本与一体: 中国社会理论的基础
作者:周飞舟2021-10-15 10:10本文是对建立中国社会理论基础的一个尝试性探索。近年来,关于当代中国社会的经验研究在处理社会关系、社会结构方面的问题时难以深入,其
乡村振兴与城乡关系再探索: 人口生计何以可转换?
作者:邱泽奇2020-04-24 09:04人类的近代历史表明,城乡关系格局是一个国家现代形态的基本指针。伴随现代国家发展,人们的生计模式会不断转变,也是社会福祉迈向平等的机会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生活空间从以乡村为主转向以城市为主,人们的技能来源从以经验积累为主转向以公共教育为主,人们的社会福祉从以家庭或家族为主转向以国家为主。归纳起来,这些转向即人们的生计从以农业为主转向以工业为主。生计来源、生活方式、社会福祉的系统性转变,构成了传统与现代的根本性区别,核心是生计模式的本质转变。如果说技能来源和社会福祉是人们生计模式转变的内在形态,那么,生产方式和生活空间则是生计模式的外在表现,从农业到工业,从乡村到城市,正是城乡关系的外显形态,也是人们可以感受、体验的从传统到现代的基本内容。
三秩归一与秩序分化——新产业触发乡村秩序变迁的逻辑
作者:邱泽奇 李澄一2019-11-16 11:11文章从触发地区产业发展的新柑橘岛种引种入手,探讨乡村秩序变迁与重构的逻辑运用“国家一市场一社会”三角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在新柑橘品种引种之前,定塘镇的社会、经济、政治秩序之间处于相互支持的相对平衡状态。新柑橘品种的引种与扩种,打破了原有的平衡.一方面,社会、经济、政治行动者沿着各自的行为逻辑有序行动,协同服务于开发红美人产业和打造区域公用品牌这一共同目标,在达成新的秩序平衡的同时,形成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三秩归一”。另一方面,在新平衡之下,又涌动着三种秩序分化:农民和商人因秉持经营理念的差异,形成经济秩序的分化;品种红利分配的差异又带来了内部、外部社会秩序的分化;在经济、社会秩序的分化中,农民和商人不倾向诉诸政府,因与政绩无关,政府也无意介入干预,形成了政治秩序的分化:本文建议:在产业兴旺中,政府应着重关注技术和产业红利差异带来的社会分化,让大多数人从中受惠,建构和谐的经济秩序,进而促进治理有效的政治秩序。
村庄的未来 ———来自田野的观察和思考
作者:卢晖临2019-03-18 02:03从人口、就业和经济的角度看,村庄、乡土在今天的中国似乎正变得越来越无足轻重,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后来者,中国会不会步欧美后尘,走一条乡村消失的现代化之路? 本文基于对东中西部三个村庄的田野调查,描述和刻画了“空心村”“家属区”和“产业村”这三种变化中的村庄类型,并就乡土与中国社会转型的关系做出了初步的探讨。
三秩归一: 电商发展形塑的乡村秩序
作者:邱泽奇2018-01-15 09:01和谐的乡村秩序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社会、政府是影响乡村秩序的三股重要力量。文章以一个村庄的电商发展为案例发现,返乡创业人口触发了乡村秩序的重塑: 电商为小乡村带来了大市场,大市场推动了乡村的经济生活的重组,建构了一个线上线下开放的经济秩序; 经济秩
序的变动触动了传统乡村的权威结构,基于传统文化的资历权威依然存在,家业兴旺则让能力权威从传统结构中分离出来并赋予了年轻人,形成了双雄并立的社会秩序; 助力和引领乡村电商发展、积极为市场和社会提供政策保障,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让政府服务融入乡村发展的大局之中,扮演组织者角色,重塑了乡村的政治秩序。政治、经济、社会三秩归一,形塑着乡村振兴的大格局。